靈氣,讓愛變得簡單。「把手舉起來,把愛傳出去」。
催眠,深入潛意識互動,更深的療癒與理解。
敘事,讓自己充滿力量,邁向活出自己的蛻變旅程。
這裡彙集《Fish x Life來福》的分享:生活紀錄、情緒、想法及課程資訊。
精選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【靈氣五大守則】我不生氣,就是「保持觀照」
BY FISH(20110429)
「就在今天,我不生氣。」
這裡提的「我不生氣」,並不是壓抑生氣,或是消滅生氣,
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情緒上的壓抑會導致腫瘤或憂鬱症,
我認為這裡提的的「我不生氣」是保持自我察覺、保持觀照。
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
很多年以前,在民宿還沒有這麼流行的年代,
我跟著朋友去花蓮玩兩三天。
朋友有一張五星級飯店的住宿券,
但,我不想大老遠的搭了火車到花蓮,只待一晚就要離開,
我找了些資料,因為太臨時了,幾乎都客滿,
直到有間民宿表示有空房,女主人一直強調:我這裡是草屋喔。
我心想只要有地方住就好了,連忙說:沒關係、沒關係。
結果,真的是草屋!
那間民宿在花蓮鹽寮海邊,
是提供給藝術家們長期居住創作的地方,
環境真的很簡樸,
整間房都是主人自己親手打造的。
我們投宿的時候,剛好是颱風來之前幾天,
吃飯的地方四面牆都有門,其中有一面牆面向海,
所以海風會直接吹進來。
但是,女主人並沒有把門關起來,儘管那晚的風非常大。
女主人說:
現在很少把這個門關起來,
因為後來發現關起來,風越擋越大,
不要擋它,風吹進來,吹久了,自己會再出去。
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
我們要時時保持著對自己情緒的覺察,
當你發現自己內心有情緒時,
不管是生氣、憤怒、煩躁、傷心、難過...
不要批判自己,不要覺得不對,也不要否認,不要壓抑。
請全心全意的感受,甚至可以大聲說出你所有的情緒,
任何非理性的句子、咒罵的字眼都沒關係,
讓情緒流動,讓情緒有出口,
就像那民宿的海風一樣,不要擋它,讓風自然來、自然去。
身為人,自然會有各種情緒,這些都是能量,
當情緒發生的時候,我們允許情緒發生,
接納情緒發生,
(請注意,是接納而不是認同。)
不要去否定情緒或壓抑情緒,就讓情緒自由的來去,自由的流動,
我們維持觀照就好,讓自己當個觀照者,完全的接納、包容,不批判。
什麼是「觀照」?
觀照就像是我們拉出一個眼睛看自己,
讓自己在一個比較宏觀的位置,
去看在身體裡面的自己發生了什麼事。
當你覺察到內在情緒時,
一部分的你,感受著情緒,
有一部分的你,可能在自我批判,(也請接納「自己的不接納」。)
但,你可以有另一部分的自己,當個旁觀者,平靜的看著其他的自己,
完全的包容,全然的接納,用無限的愛與慈悲去愛自己,
讓情緒自然的來、自然的去,
在這過程中,你會發現情緒是帶著禮物而來,帶著覺知而來。

圖片來源:pixabay
「就在今天,我不生氣。」
這裡提的「我不生氣」,並不是壓抑生氣,或是消滅生氣,
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情緒上的壓抑會導致腫瘤或憂鬱症,
我認為這裡提的的「我不生氣」是保持自我察覺、保持觀照。
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
很多年以前,在民宿還沒有這麼流行的年代,
我跟著朋友去花蓮玩兩三天。
朋友有一張五星級飯店的住宿券,
但,我不想大老遠的搭了火車到花蓮,只待一晚就要離開,
我找了些資料,因為太臨時了,幾乎都客滿,
直到有間民宿表示有空房,女主人一直強調:我這裡是草屋喔。
我心想只要有地方住就好了,連忙說:沒關係、沒關係。
結果,真的是草屋!
那間民宿在花蓮鹽寮海邊,
是提供給藝術家們長期居住創作的地方,
環境真的很簡樸,
整間房都是主人自己親手打造的。
我們投宿的時候,剛好是颱風來之前幾天,
吃飯的地方四面牆都有門,其中有一面牆面向海,
所以海風會直接吹進來。
但是,女主人並沒有把門關起來,儘管那晚的風非常大。
女主人說:
現在很少把這個門關起來,
因為後來發現關起來,風越擋越大,
不要擋它,風吹進來,吹久了,自己會再出去。
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🐾
我們要時時保持著對自己情緒的覺察,
當你發現自己內心有情緒時,
不管是生氣、憤怒、煩躁、傷心、難過...
不要批判自己,不要覺得不對,也不要否認,不要壓抑。
請全心全意的感受,甚至可以大聲說出你所有的情緒,
任何非理性的句子、咒罵的字眼都沒關係,
讓情緒流動,讓情緒有出口,
就像那民宿的海風一樣,不要擋它,讓風自然來、自然去。
身為人,自然會有各種情緒,這些都是能量,
當情緒發生的時候,我們允許情緒發生,
接納情緒發生,
(請注意,是接納而不是認同。)
不要去否定情緒或壓抑情緒,就讓情緒自由的來去,自由的流動,
我們維持觀照就好,讓自己當個觀照者,完全的接納、包容,不批判。
什麼是「觀照」?
觀照就像是我們拉出一個眼睛看自己,
讓自己在一個比較宏觀的位置,
去看在身體裡面的自己發生了什麼事。
當你覺察到內在情緒時,
一部分的你,感受著情緒,
有一部分的你,可能在自我批判,(也請接納「自己的不接納」。)
但,你可以有另一部分的自己,當個旁觀者,平靜的看著其他的自己,
完全的包容,全然的接納,用無限的愛與慈悲去愛自己,
讓情緒自然的來、自然的去,
在這過程中,你會發現情緒是帶著禮物而來,帶著覺知而來。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